找到相关内容1190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第二届“当代中国宗教论坛”论点述要

    关于道教发展的若干问题   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卡教授认为,道教的发展在当今社会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好机遇。首先,道教出现了很多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弘扬自己的活动,如道教节、大型论坛等。虽然人员素质...

    曾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781121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戒律,积极建设模范僧团以扬清激浊,据《高僧传》记载,慧远卜居庐山三十余年,“影不出山,迹不入俗”,待人不分贵贱穷达,送客常以虎溪为,可谓“情无取舍”?1?;慧远临终时,曾有人劝他饮鼓酒、米汁,遭到他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起能够了别外境的“识”。依于十八,产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识。因此心意识三者,就成为具体的八识。   识是我人的存在方式,有两种状态:一是种子态识,二是现行态识,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在“熏习”上。现行...根上下智力、胜解智力、智力、遍趣行智力、宿命智力、死生智力、漏尽智力殊胜法,只能证得不同于法身的解脱身,因而没有四菩提,没有无尽的大功德。王恩洋:“所云果者:菩提涅槃为二转依。然又随大小乘修行不同而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净觉仁岳对其师知礼之「背判」

    特及生身,即用也。然此权用,不越十十如之法,若《华严》璎珞,即佛界之报也;若《法华》弊衣,即人界之报也(46)(卐续藏95·401左上)。   此先分体用、实权、十法界之不同。   接着又云: ...又云:   妙乐云:镜明性十,像生修十。应知此有两重无住本立法之义:一则约性自辨,镜喻实相,即无住本也,明喻十,即所立法也。一则修性对辨,镜明合为无住本;像生十,即所立之法也。故十之法在修在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281708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四大道场的经营与转型── 佛光山、慈济、法鼓山、中台山

    开始与企业界合作,例如莲花卡的发行或接受高尔夫球协会的捐款等,这种转型的尝试,不禁引起佛学的深切关注,喜忧互见,唯恐慈济会向制造环境污染的企业妥协,不替中下阶层的民众请命了。   此外,由于经济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781720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交往,是多层次多方面的。可以是教内之间,可以是佛教与社会之间,可以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,可以是佛教与政治、文化、艺术等等别之间的。沟通与理解,永远是必要的,也将因此使自己更宽厚、更睿智、更强大,更具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
  • 佛教的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

    亲供。粮串、税票,俱收齐。住持上堂说法,以报施恩。事竟,在会众人与施主同往看产。随带竹签十余枝,以插标记,使界限分明,不得浸混他以致争讼。每年春季,会两序众执,同看界限一次。当年监院将舍契报税。即过...

    周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1982101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法理学”(The Jurisprudence of Buddhism)。   南山律宗的成就,当然是了不起的,但这套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。今天之研究戒律,宜参考法学,分为“法律理论”与“法律实务”两个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佛学问答--持 戒

    是否与世法不合而使人生疑?(张贵) 答:戒律必具三聚,即律仪聚,摄善法聚,饶益有情聚。以戒杀论,不独为自解脱,更在饶益有情,所谓有情,包括九,要一律平等,不似世法(世间俗事俗理)有等级贵贱分别,此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382690.html
  • 唯识学入门 -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(1)

    用生活来实践它,甚至用生命来实践它。所以你愿意生生世世不断地为众生,所以菩萨发的大愿是“众生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愿乃尽”,这是多么无穷无量的愿啊!所以印顺导师在《成佛之道》中也讲,他说菩萨是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06102182911.html